湖北日报讯(记者马文俊、通讯员武经宣)4月27日,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同一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大会相关情况和近期发布的《武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相关精神。
近年来,武汉市各区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3个开发区、4个新城区及中心城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武汉市整体经济增速。今年一季度,以电气设备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连续1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
2024年,武汉市民营企业数量首次突破百万家,达到102.5万家,同比增长18.5%,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四。全市近2万家“四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4.3%;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3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企业占比79.3%,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武汉市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截至2024年底,武汉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328家,管理股权投资基金1149支,管理基金规模净值2285.6亿元。2024年,武汉市私募股权投资事件178起,投资金额超过170亿元人民币,在私募基金活跃度前25位城市排行中居第8位,全市民营企业的创新水平属性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
同一年,武汉市新登记企业数25.31万户,其中“四新”企业(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超过6成。一大批大学生、科技工作者、接续创业者、楚才回汉创业者、草根创业者已成为武汉市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历史发展来看,武汉这座城市每一次的发展跃迁、转型升级,以及承担国家使命、参与国际竞争,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武汉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的生力军。”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世涛说。
为破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创新难、融资难、引才难、准入难,武汉市近期制定出台《武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政策聚焦6大方面即(创新、人才、融资、梯次培育、市场、环境)具体提出了20条新举措,明确了5个重大专项和69个具体责任事项,形成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1+5+N”政策体系。主要归纳为:
一,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要抢抓时代机遇走新赛道、打创新牌,制定4条政策措施。其中:①首次提出着力发展武汉市“根企业”理念,逐步提高全市民营经济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②明确支持民营企业“担纲”创新,逐年提升科技研发、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的比例,逐步达到70%。③推动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中小民营企业开展服务,将服务中小民营企业数量、频次和质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④实施市级“科技副总”计划,每年服务200家以上中小民营企业。
第二,帮助民营企业引才聚才。
树立“人才企业说了算”的理念,紧盯民营企业发展所需引进人才,人才现在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支点。营造“近悦远来”的蓬勃人才生态,制定3条政策措施。其中:①创新提出人才评价“不问出身问企业”,对民营企业研发人才薪酬达到“武汉英才”计划标准的,优先纳入支持范围。②聚焦企业需求,建设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落实人才服务“关键小事”。在就医、就学以及落户等方面给予关照。③出台青年人才创业政策,对博士后、博士、硕士分别给予3年、2年、1年房租免缴,对大学生给予租金7折优惠,对外地来汉毕业生提供最长15天免费住宿。明确各区统筹空间载体,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第三,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按照“股权投资做引导,债券融资做增信,资本市场募资做培育”的思路,全面打通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通道,结合武汉实际制定了4条政策措施。其中:①开展3项试点,即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国家首批试点、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两项省级试点。②支持国资基金和民营企业联合成立CVC及头部企业牵头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最高按企业出资比列1:1出资。③发展耐心资本,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政府引导基金在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达50%。④出台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面对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各项优惠政策举措。
第四,梯次培育民营企业主体。
牢固树立“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的定力,埋头苦干,持续浇灌培育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群星方阵”“满园繁花”,制定2条政策措施。其中:①选好种子、苗子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完善创业培训等“四创联动”支持创新体系,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创业者、好项目落地,成为“根企业”的源头活水。②出台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种苗工程”,靶向支持幼苗层“陪跑”、青苗层“合伙”、壮苗层“出穗”,全面对标科创板的模式,培育武汉的未来企业,培育未来10年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新型领军企业。
第五,扶持民营企业开拓市场。
聚焦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政府项目和场景“难进入”“难首试”问题,以开放胸怀做到城市发展面向民营企业全域全时开放,制定3条政策措施。其中:①提出政府项目采取多领域、专业化招标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政府采购加大对“四首”即(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轮次)等民营企业创新产品支持力度。②推动数字化转型、产业链融通、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场景向民营企业开发。③支持民企融入“两重”“两新”、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国家在汉布局的重大战略,协调推动民营企业与央国企创新合作。
第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创新服务企业理念方式,构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亲清关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江城群星”企业家群体,制定4条政策措施。其中:①提出大力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联审快享”的政策落地措施,推动市级财政资金覆盖率达到100%,区级财政资金覆盖率逐年提高。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提升政务服务。规范企业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推行“武汉企业护商码”。③面向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试点开展沙盒监管。④建设创新型的企业家队伍,构建“江城群星”企业家培训体系。
近期证配所官网浙江,武汉市还将陆续出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种苗工程”、深化部门协同规范涉企执法措施等5个专项政策。
浩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