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香港保险业在严格监管与市场创新中迎来历史性突破。根据香港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港新造保费达2198亿港元在线配资炒股平台,同比激增22%,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背后,既有风险为本资本制度(RBC)的全面实施带来的行业规范,也离不开内地访客持续高涨的投保热情——全年内地访客贡献保费628亿港元,占全港新单保费的29%,近三分之一。
内地访客的投保热情集中体现在终身寿险和储蓄寿险领域,两者合计占新单保单数的62.1%,其中终身寿险占比58.5%。这一趋势反映了高净值人群对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求。香港保险产品的“低保证、高预期”收益模式(如储蓄寿险的长期预期分红可达6%-7%),以及多币种转换功能(支持港元、美元、人民币等),成为吸引内地客户的核心优势。
展开剩余63%经纪渠道表现亮眼,以30%的新单保费占比首次超越代理渠道(25%),成为增长最快的分销模式。这一变化与内地访客对独立专业服务的需求密切相关。例如,艾德金融等持牌公司能够整合多家保险公司产品,通过深度筛选为客户提供最优方案,而非局限于单一公司产品。
香港保险业于2024年7月正式实施RBC制度,通过动态评估保险公司的市场、信用、操作等风险,要求高风险业务匹配更高资本储备。这一改革虽短期内增加了行业成本,但长期来看,推动了市场向专业化、稳健化发展。例如,友邦、永明等头部公司已率先披露 RBC 框架下的偿付能力,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
在RBC制度下,保险公司更倾向于推出风险可控的产品。例如,2024年储蓄险市场涌现出「红利锁定」功能,允许客户在保单生效若干年后将部分非保证收益转为保证收益,降低市场波动影响。此外,针对大湾区客户的跨境医疗险(如覆盖港澳及内地三甲医院)也成为用户的新选择。
据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2024年查处的无牌销售案件同比上升18%,涉及返佣、误导性宣传等问题。因此在购买香港保险时,建议先通过香港保监局官网查询持牌保险经纪公司牌照状态,验证其有效性,通过持牌机构投保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理赔纠纷可通过保险投诉局(ICB)高效解决。
比如艾德金融,一家植根香港的多元化金融集团,集团业务涵盖: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及另类投资。旗下成员在主要金融市场持有多个牌照,包括由香港证监会发出的第1、2、3、4、5、6、9类受规管活动牌照、香港保险经纪业务牌照、香港信托或公司服务提供者牌照,依托旗下丰富的业务种类帮助用户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
2024年的香港保险市场,在革新中展现出强劲活力在线配资炒股平台,无论是2198亿港元的保费规模,还是内地访客近三分之一的贡献占比,都印证了其作为国际保险枢纽的地位。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更需重视专业服务的价值——选择持牌保险机构,不仅是对专业资质的认可,更是对长期财富规划的理性投资。正如RBC制度所倡导的「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专业筛选与精准配置,方能在复杂市场中实现稳健增值。
发布于:广东省浩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